羅天韻,1969年畢業于大連工學院化學工程系。1967年在錦州石化實習期間,參加過國家順丁橡膠大會戰,畢業后被分配到國家行業骨干企業大連橡膠塑料機械廠工作,80年代后期開始涉略合成橡膠裝備,至今歷時30多年。在這一領域,我們國家曾經是一片空白。
憑借母校賦予的堅實的基礎理論功底,經歷了漫長歲月的磨練,終于在合成橡膠后處理裝備領域創建一整套比較完整,比較成熟的工藝思想和裝備設計理論。
一個學化工工藝的工程師,潛心30多年,耕耘在后處理裝備領域,從工藝的微觀需求出發,去塑造一個機構來滿足化工過程質和量的要求,無疑是上帝的安排,更是一種天衣無縫的搭配。這樣設計出來的裝備,有血,有肉,有靈魂。
人所周知,后處理是合成橡膠生產流程的最后一道工序,整線的產能和質量水平,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。裝備是工藝思想集中體現,如何提高整線的產能,如何提高質量,是評價裝備設計水平唯一的標準。
為了實現高產、優質這個遠大目標,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驅已經取得的技術成果的基礎上,本人在11個方面做了理論創新,初步完善了具有中國特色和自主知識產權、不同于國外引進技術的裝備體系。
目前我們研發的順丁橡膠,SBS生產線,產能比國外同規格產品高出20-30%;擠壓脫水、膨脹干燥一體機用于異戊橡膠獲得成功屬于世界首創;用我們的后處理線生產出來的成品膠分子量分布曲線,門尼粘度不變,沒有凝膠已經得到了全行業的認可;天晟的后處理工藝和裝備已經滲透到全行業的十七個膠種。國外進口裝備退出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事實。
國產后處理裝備從無到有,從弱到強,干一項,成一項,絕對不是一個人的成功,它應當歸功于我們天晟團隊的努力,歸功于全體用戶支持,歸功于我們中華民族。我感謝第一個敢吃中國“螃蟹”的燕山石化,茂名石化,山東魯華以及大連天晟的全體用戶,沒有你們的支持,我們將一事無成。